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新闻中心

南京垃圾分类“满月”:垃圾分类亭落地不易

  随着生活垃圾强制性的实施,垃圾分类亭取代了散布各处的垃圾桶、果壳箱,纷纷“上岗”。

  这个占地不大的垃圾分类亭,不仅“颜值高”,功能更出众,内部设有四个分类垃圾桶,各色垃圾桶标识鲜明,下方张贴着投放指南,有的还有智能扫码投放、满载警示等功能。

  如今,南京的垃圾强制分类新政已满月,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南京很多小区的垃圾分类亭的建设按下“加速键”,:一个月以来,垃圾分类亭房从原来覆盖861个小区,已增加到2212个小区。如今,垃圾分类亭建设现状怎样?居民使用情况又是如何?记者做多小区探访。

  南京垃圾强制分类采取的是“撤桶并点”模式,但一个月过去了,垃圾分类亭并未成为各小区的标配,这主要在于建设的“选址”难。

  “业委会讨论了三四个回合,仍然没有统一意见。”垃圾分类房的选址慢慢的变成了了雨花台区莱蒙水榭阳光小区的物业负责人梁主管的头等大事,他介绍说,垃圾分类新政后,该小区由原来单一的垃圾桶变成了四分类垃圾桶,业主目前将垃圾丢到对应的垃圾桶中。记者从铁心桥街道了解到,街道工作人员已开始介入“选址”问题。

  与莱蒙水榭阳光小区一样,因为业主在选址方面无法统一意见,南京不少小区的垃圾分类房难产”, 成为了物业管理的“痛点”。

  家住建邺区沙洲街道的李女士爆料,从10月份开始,业主群里就因为选址问题争论不休, 现在天冷好些,等天气热了,垃圾房恶臭难闻、蚊虫滋生。”李女士表示,一旦垃圾亭房“选址”靠着哪栋楼,该栋楼业主就会无比团结的一致抗议。

  “不愿意挨着居民楼,那建在绿化带上呢?”物业刚提出新方案又被投了反对票,理由是:小区的绿化带地本不多,毁了绿地还占用了孩子玩耍的地方。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还有的小区垃圾分类房的地基都打好了,又停工,垃圾房建设遥遥无期。

  突破“无处安放”的困境,已建成了垃圾分类亭的的小区在硬件上先行一步,使用效果又如何?

  莲花嘉园小区是位于南京建邺区的拆迁安置保障房, 其中22幢高楼安置了南京主城四区的国有土地拆迁户,其余7幢为经济适用房,小区周围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以外来人口居多。

  11月1日记者探访时,17个垃圾分类亭和4个垃圾分类回收房还在施工中,近日,记者再探访发现,该小区的垃圾分类亭已经建成,旁边还设置了洗手台,方便居民“破袋”后洗手。

  不过,小区的垃圾分类亭房还处于调试阶段,未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现阶段,小区在每幢居民楼下设置了四分类垃圾桶,在早晚高峰由志愿者引导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建邺区沙洲街道志愿者丁琴华和记者说,设备的不完善,成为部分居民不遵守分类规定的借口,“有人说,现在破袋没地方洗手,就把垃圾袋随便扔下了。”

  南京砂珠巷小区的垃圾分类亭则沦为了摆设:扔垃圾的窗口被封着厚厚的胶带,亭子前面随意停放着几辆小汽车。该小区的捷达物业的负责人和记者说,垃圾分类亭建好后尚未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有居民吐槽,从具体实施上看,垃圾投放还是“老样子”,全“混装”,小区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氛围不足。

  “有害垃圾”是红亭,“厨余垃圾”是绿亭,“可回收物”是蓝亭,“其他垃圾”是灰亭。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邓府巷54号小区入口处,6个分类垃圾亭醒目地排列,亭身上标明各类垃圾的特征,右上角还装有网络监控探头,实时监控垃圾投放情况。

  邓府巷54号小区是南京市玄武区垃圾分类的先行试点小区,智能垃圾分类亭在8月份就启用,居民通过刷卡开门进行垃圾投放。

  “过去垃圾不分类,以前垃圾桶都是敞开的,每次一凑近都能闻到恶臭味,有时候天气炎热家里也能闻得见。现在每天规定时间放垃圾,时间一到就拖走了,臭味慢慢地就没有了。”对这个新来的垃圾分类亭,业主王女士“挺满意”。垃圾分类督导员刘师傅和记者说,目前,很多居民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偶尔有些老人不会用,也配合指导分类投放。

  现在收集点每天上午7点到9点、下午6点到9点开放,智能垃圾亭旁还配有一套四分类垃圾桶,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吴小姐为这样的搭配点赞,“我晚上有时加个班,早上睡个懒觉,即便错过投放时间,也不影响垃圾投放。”

  不过,也有部分居民建议,增加垃圾清运的频次,“垃圾亭里的可回收垃圾一周只清运一次,有时候扔垃圾时发现里面已经满了。”(唐澄 周娴 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