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程案例

新闻中心

南宁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12月27日举行南宁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通报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衍全;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覃卫文;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深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持。

  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今年以来南宁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衍全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覃卫文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深先生。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感谢记者朋友一直以来对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按照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下面我简要通报今年以来南宁市生态环境状况及工作开展情况。

  南宁市从始至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1-11月,南宁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7,同比变好3.3%;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1%,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4.8微克/立方米,优于年度目标4.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6位,省会城市排名第6位。我们聚焦臭氧、机动车排气、秸秆露天焚烧、扬尘等重点,加强日常管控和应急攻坚期联防联控,实现精准治“气”。一是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臭氧污染得到一定效果遏制。在全区率先完成第二轮VOCs来源解析工作,抽查158个加油站、5家储油库VOCs治理设施,推进6家企业完成VOCs治理设施整治。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通过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行驶车辆347.8万辆次,督促386辆次黑烟车限期整改。1-11月臭氧浓度同比下降7.3%,发生臭氧污染天2天,同比减少7天。二是加强面源污染治理。通过卫星遥感、视频在线监控、人工巡查等方式严控秸秆露天焚烧,全力推动蔗叶离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从源头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加强施工工地、道路、堆场、工程运输车辆等扬尘污染防治,组织并且开展4647公里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逐步加强城市道路扬尘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管理。三是加强污染天气过程部门联合应对和精准防控,逐渐完备市、县、乡镇、社区四级网格化应急监督管理体系,精准落实各项应急管控措施,有效消除污染天气。今年以来我们共启动9次污染天气预警响应,仅发生轻度污染3天,同比减少9天;学青会、东盟“两会”期间我市空气质量均实现全优良。

  全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建成区原有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100%,那考河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一是开展重点流域地表水“提质进位”专项行动。重点推进武鸣河、清水河、八尺江等流域环境问题整治,加强其他流域保护。二是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强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推动市区邕江取水口继续上移至左、右江,市区单一水源的饮用水供水格局将变为“双重水源、双重保障”。完善各级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推动61个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开展390个千人以上农村水源地整治,全市“千吨万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同比上升20.8%。三是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实施黑臭水体水质“月测、月分析、月通报”预警机制。推进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启动300余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快提升城镇生活垃圾污水解决能力,市区新建(改造)污水管网75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5万吨/天,市区污水集中收集率为76.97%,同比增长20.04%。四是加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监管。15个工业园区工业废水净化处理全部联网监控,确保达标排放。

  一是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和安全利用。持续开展耕地周边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源排查整治,排查重点区域45个,相关企业134家。争取专项资金4407万元推动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二是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强“一住两公”地块出让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一定效果保障。大力推动地下水“双源”调查评估,加强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三是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筹措8250万元实施13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争取中央资金5000万元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成效得到国家和自治区肯定,南宁市成功承办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现场观摩会。四是积极地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依照国家试点的要求印发了建设方案,建立工作机制,重点从八个方面全力推动。加强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能力建设和管理,组织并且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废物贮存处置情况专项检查,严厉查处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从57吨/日提升至115吨/日。积极地推进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宾阳等医疗废物处置厂项目建设,继续提升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能力逐步提升,目前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解决能力达4250吨/日,厨余垃圾解决能力达1700吨/日。六景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已基本建成,投入运行后我市生活垃圾焚烧解决能力将提升至5150吨/日。同时,逐步加强工业、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共组织开展各类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检查30余项,重点对露天堆场、加油站、汽修、印刷、畜禽养殖等关键行业领域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治,现场指导督促企业规范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0件,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9件。强化重大环境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各类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排查企业1896家次,共察觉缺陷200个,均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组织并且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习,提升核与辐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全市没发生等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持续加强工作统筹和问题整改进展清单化调度,强化重点问题督查督办和提醒约谈,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目前南宁市1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2个,剩余6个按时序推进整改,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信访问题得到一定效果解决。积极地推进第二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涉及我市的2个典型案例整改效果明显,其中福斯银公司厂区浸银渣已全部完成转移处置;武鸣河水质问题正快速推进整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武鸣城区新建污水管网13.9公里,武鸣城南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已通水运行,新增处理污水1.1万吨/天。

  围绕南宁市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环境准入要求,持续抓好对全市产业园区开展规划环评的监督和指导,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做好企业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及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指导服务,带领企业以最先进的设备、最优的工艺、最小的排放实现最大的产值为目标,持续实施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的超低排放。

  积极指导县(市、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今年,马山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3个镇和34个村获得自治区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命名。截至目前,南宁市共有4个县区获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5个镇和42个行政村获自治区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称号。累计创建5家国家级、30家自治区级生态环保科普基地。

  虽然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和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逐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方面推进美丽南宁建设。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扛起首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行业监督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将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监管,筑牢首府生态安全屏障。以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扎实开展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消除环境隐患,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为推动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四是优化环保服务保障,助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持续深入开展“帮企减污”活动,不停地改进革新环境监管措施、提升服务理念。完成环保产业链招商工作,逐步加强项目策划,持续梳理出可策划、可实施的环保领域项目。

  五是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推进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强督查检查,综合运用预警提醒、通报曝光、督办约谈等手段,推进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落地。

  感谢黄衍全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经济日报记者:近年来,“南宁蓝”一直是首府的一张靓丽名片,从生态环境部每月通报的全国环境质量状况了解到,南宁多次上榜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请问近年来南宁市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南宁市按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要求,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年来,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值达96.4%,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17.1%,“南宁蓝”成为常态,是首府又一张靓丽城市名片。我们的主要措施:

  一是建立高效联动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在全区率先把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作为各县(市、区)、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考核重点内容,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联防联控体系,压细压实各级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责任,形成职责明确、协调一致、运转高效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格局。强化目标协同、部门协同、工作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围绕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秸秆露天焚烧、高排放移动源等主要污染源,因源施策、精准管控,提高治理措施针对性、有效性。

  二是不断提高科学、精准治污能力。在全区率先引入专业方面技术机构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开展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来源解析,为源头治污提供科学依据。建成扬尘治理“慧眼”、移动源监控、秸秆禁烧监控等系统,实现重点排污企业自动监控全覆盖。健全污染天气应对机制,优化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条件。建立全区首个市级预警预报中心,提前7天监测预警,准确率达93%。预警期间实行市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应急措施精准到位,全力消除污染天。

  三是持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规政策体系。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南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南宁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南宁市烟花爆竹经营燃放管理规定》等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依法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秸秆露天禁烧区、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区、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禁行区、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为依法治气提供了法规政策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强化执法检查,推动煤电、建材、板材、制糖等行业的深度治理,完成675家“散乱污”企业、317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整治,提前完成了“十四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完善制度体系,慢慢地加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点推进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抓好挥发性有机物、移动源、扬尘等精细化管控,持续擦亮“南宁蓝”城市名片。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南宁市大力开展邕江综合治理,百里秀美邕江如今慢慢的变成了南宁一张靓丽城市名片,随着百里秀美邕江商文体旅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不断推进,邕江饮用水安全问题受到关注,请问南宁市如何保障邕江水质以及饮用水水源安全?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经过多年来的保护和治理,邕江地表水水质和饮用水水质达标率都稳定保持100%。为了配合百里秀美邕江商文体旅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开发和利用,让百里秀美邕江更加惠民、利民,我们持续加大邕江流域水质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确保百姓饮水安全。

  一是污染源头削减,持续提升内河流域水质。2020年底,南宁市全面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建成区原有38段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邕江十余条内河面貌焕然一新。为实现邕江及其内河流域长治久清,我市对建成区原有黑臭水体治理持续实施“盯、判、督”措施。今年以来,我们开展黑臭水体“月测、月分析、月通报”,累计实施了11轮水质抽测、发布22份黑臭水体水质通报和工作专报,下一步,还将整合生态环境、水利等流域在线监测设施数据,完善提升邕江流域水质预警预报机制。此外,不断强化黑臭水体、污水处理设备建设运作情况、入河排污口等领域的督导检查,加快提升城镇生活垃圾污水收集解决能力,推进建成区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网错混接改造,持续开展建成区入河排污口整治,不断从源头上削减入河污染源。

  二是水源精准保护,优化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去年市级6个城市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调整的基础上,以及南宁市最大的在用水源—邕江老口新水源地水源保护区获批的前提下,今年我们完成了市区邕江下游陈村水厂等原4个取水口水源保护区撤销,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与水源安全保障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三津水厂水源保护区范围调整工作,调整完成后,全市市级在用(备用)水源保护区将全部完成优化升级,市级水源地将全部开启精准化保护。

  三是主动作为,推进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邕江老口水源保护区划定后,我们将重点推进老口水源地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建设一级保护区封闭隔离设施,逐渐完备水源地标识牌、宣传栏等硬件设施。同时,对老口、三津水厂两个邕江市级在用水源地全方面开展环境问题排查和“回头看”,向属地政府印发环境问题整改清单。此外,我们将继续创新生态环境执法宣传,将水源保护知识创作成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宣传视频短片,营造守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南国早报记者:据了解,南宁市于2022年4月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目前已有一年多,请问南宁市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获得哪些成效?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自2022年4月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南宁市聚焦工业固态废料、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物五大类固态废料,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重点解决固态废料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关键环节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强化工业固态废料资源化利用方面,积极推动固态废料综合利用企业未来的发展,充分的发挥建材等行业消纳固态废料的优势,提高固态废料资源利用水平,目前2家企业项目已被列为自治区工业绿色发展示范资金固废综合利用项目,6家企业获批自治区绿色工厂、6家企业获批国家绿色工厂、6家企业产品列入自治区绿色设计产品名单,入榜数量居全区前列。

  在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大力推行种养废弃物协同资源化,大力推广畜禽生态养殖模式,鼓励种养有机结合,发展生态立体循环农业。截至目前,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15%,粪污综合利用率91.87%。

  在推进资源化利用方面,积极地推进垃圾转运站新建和改扩建和生活转运站“三防三化”改造提升,规范分类收运管理,目前已建成2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解决能力持续提升,初步实现建成区原生垃圾零填埋,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建成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6.15%。

  在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严格执行绿色建筑验收制度,将执行绿色建筑和各项新技术应用情况纳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信用管理。全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在设计阶段100%执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准,竣工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94%。鼓励新型墙材生产企业积极加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提升解决能力,32家企业共收纳处置五类建筑垃圾32.69万立方米。

  此外,南宁市还积极地推进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能力建设,完成广西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从57吨/日提升至115吨/日。同时,慢慢地增加社会源危险废物的监管,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有害垃圾贮存点共14座,配置21辆有害垃圾车辆,车辆核载总量13.19吨,累计转移处置有害垃圾44.53吨。

  南宁晚报记者:据了解,今年9月26日,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南宁成功举办。作为广西的首府城市,南宁市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后重点工作是什么?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2022年以来,南宁下大力气解决农村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实施5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落实各级资金1.51亿元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截至目前,全市51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49条,余下2条正在实施治理并已全部消除黑臭现象,治理成效显著。我们采取的措施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一”。

  一是形成一套办法。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把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列入重点工作强力推进,成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谋划落实各级治理资金,全面启动治理工作。强化部门联动,建立业主执行,属地生态环境等多部门服务指导的工作机制,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强化监督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度,确保任务落地见效。

  二是创新一批举措。优化治理技术方案,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措施,通过试点实践、改进优化、总结提升的思路形成多种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治理方案。试点“治理+生产”新路径,一方面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EOD项目实施内容,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项目搭配,组合开发,统筹推进,达到治理与发展双赢的目的。“以奖代补”拓展筹资渠道,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相关工作内容纳入乡村建设项目以奖代补范畴,激发全方面推进治理的内生动力。实施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建设南宁市农村污染治理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一个系统一张图一套表”,全方面推进农村污染防治。

  三是建立一个体系。加强清单管理和项目谋划,执行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多渠道筹措治理经费,力争“发现一条、核实一条、消除一条”。明确治理路径和提升要求,逐步提升整体示范效果。规范项目实施和考核验收。在项目前期认真组织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层层审查,严把项目验收,实行三级验收制度。

  下一步,南宁市将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和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财政厅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入推动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一是持续改进优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探索经济性、实用性更强的治理方案并大力推广,提升试点工作示范效应。二是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理,秉着“群众主体、部门指导、政府支持、协同监管”的理念,逐渐完备管理机制,确保长治久清。三是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动态管理,畅通监督渠道,力争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各位持续关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别的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市生态环境局联系沟通采访。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嘉宾路1号技术上的支持:0771-5713443(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