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技术

新闻中心

武汉体育中心运营管理和对外开放情况经验报告

  武汉体育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国家、省、市体育局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呵护下,团结和依靠武汉体育中心广大职工,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本着服务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文体产业的发展、服务于本地企业的发展、服务于大众体育文化的需求、服务于两型社会的建设为原则,积极应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和挑战,不断开拓创新,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中发挥着应有的功能,并在市场化运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拟从基本建设、经营管理、全民健身、企业文化、特色活动五个方面对武汉体育中心近几年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

  武汉体育中心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8年7月份作为重点工程分别经湖北省和武汉市计委批准正式立项。总规划用地1580亩,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已建设完成“一场两馆”和休闲广场、商务区、全民健身中心等配套设施。基本情况如下:

  文艺演出、音乐会、仪式庆典、时装表演、杂技表演、会展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及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的各类商务活动

  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于2000年组建成立,注册资本15000万元,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资办、武汉三镇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神龙实业有限公司、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四家股东共同出资组建,主要负责武汉体育中心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单位现在有职工38人,设置7个部门,包括3个管理部门,即:综合管理部、运行保障部、品质管理部;4个经营部门,即:文娱开发部、体育开发部、俱乐部和经营开发部。

  武汉体育中心位于武汉西南,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需45分钟的车程,离武汉市中心城区需要30分钟车程。2007年女足世界杯武汉赛区比赛、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中国第八届艺术节三大活动圆满结束后,武汉体育中心不等、不靠, “一场两馆”体育设施随即全面转入赛后运营阶段。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按照“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模式,大力推进经营、管理、产业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先后承接、承办和主办了国内外各类活动150多场次,服务体育健身群众50多万人次,接待参观和旅游观光者达300多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司本着“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的运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了从建设到运营、从单一的体育竞技到多元化项目经营、从场馆管理到产业化开发的“三大转变”;经过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现代场馆运行管理的“武汉体育中心模式”,使企业快速步入“机制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项目化、管理专业化、发展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对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可靠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信誉的重要基础,2003年起,武汉体育中心开始构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2009年2月公司通过GB/T19001-2008、GB/T24001-2004、GB/T28001-2001“三大体系”认证。

  在严格执行公司体系运行标准的同时,结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要求和体育场馆真实的情况,武汉体育中心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场馆特色的体育场馆运行管理标准,相继制定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汇编》、《应急预案、方案汇编》、《记录表格汇编》,汇总整理24项程序控制文件、67项作业文件、22项应急预案和方案、143项专用工作记录表格,对体育场馆运行管理和经营开放活动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确了岗位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对机电和弱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和运行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对每一项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和突发事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场馆运行管理标准,使保障服务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体系和标准的建立,大大加强了场馆的运行效能,确保各项经营工作有序进行。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位于体育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产生的附加价值不高。为突破这一困境,公司坚持“以体为本,以商促体,以文兴业”的经营发展思路,通过纵向一体化拓展高的附加价值业务、跨价值链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不断探索和实践体育场馆社会公益性和市场化运作的结合点,逐步形成链式发展的经营特色。

  2002年至今,武汉体育中心相继承接了“LG杯四国女足锦标赛”、“LG杯超霸女足赛”、 “西门子移动中国之队国际足球赛”、“2004雅典奥运会男足亚洲区决赛”、 “2005中国足协杯赛”、“2006中超联赛”、“2007女足世界杯赛”、 “全国现代五项冠军赛”、 “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全国青年跳水锦标赛暨全运会预选赛” 、“中国跳水明星系列赛” 、“全国男排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承办了刘德华、张学友、周杰伦、李宇春、张惠妹、蔡琴、“纵贯线”、“SHE”、“超级女声” 演唱会以及“六城会开幕式”、“八艺节开幕式” 、“第三届中博会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顺利完成了北京残奥会火炬在武汉体育中心传递的服务保障工作,成功开发了 “健康家庭节”、“体育文化节”、“梦幻舞台”等品牌活动,并举办了多场健康长跑、企业文化展示、产品发布、展览等。2010年成功举办“世界男子排球联赛”,全年实现营收2800万元,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合计68场,平均每月5.7场,平均每周1.4场。2011年,武汉体育中心与湖北省体育局共同申办了2011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凭借一流的场馆设施、高效精干的服务团队以及不畏艰难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亚篮联和中国篮协的首肯,赢得堪称2011年十大经典赛事的亚男篮比赛,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

  从2008年开始赛后运营以来,大众休闲项目从无到有,实现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目前开放的健身项目达到16个。同时,坚持以体为本,积极与国家和省市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协会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种种渠道获取国内外体育赛事的举办信息,并积极申请;尝试与部分文化传播机构合作,以获得更多的大型文化活动资源,并以自主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文娱活动为载体,打造企业文化及品牌的宣传平台,不断拓展经营渠道,近年来通过市场运作获得的广告赞助收入突破600万元,文化体育活动实现破局发展。除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文体活动外,公司尝试自办演出活动,例如2009年蔡琴“不了情”武汉演唱会,2010年新春水上音乐会,2011年中国车都群星演唱会等。自办活动不仅锻造了一批文体产业经营管理队伍,而且大力提升了武汉体育中心的品牌内涵。总之,在链式发展思想指引下,武汉体育中心各项业务活动有序扩展,扩大了场馆在市场中的生存空间。

  在公司运营发展初期,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在运营中秉承“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改变传统的大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对中心的全部服务性工作和设备保障工作等全部实施服务外包,由专业公司负责中心的日常维护与管理。2003年以来,公司从场馆管理、维护的专业化方面出发,将中心相关的服务保障工作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相继选择了专业的物业公司、保安公司、环卫公司、绿化公司四家单位做日常的服务保障管理,全方面实施服务外包。中心服务外包的主要内容有:(1)日常保安、秩序维护、保洁等日常服务性工作;(2)绿化和草坪的保养工作;(3)场地服务保障、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4)门禁、IC卡检录、计时计分、音响、大屏控制等弱电的管理、操作和维护;(5)空调、排风、冷热源、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等强电设备的操作、运行与维护等工作;(6)对外开放收银管理、前台接待和接待服务等工作;(7)大型活动的接待和保障服务工作。

  通过服务外包,借力于上述专业公司,实现了中心的专业化管理,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运营水平,降低了经营成本,从而增强了中心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成为武汉体育中心运营的制胜之道,也是创建“武汉体育中心运营模式”的关键战略。这种运营管理模式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其他兄弟省市体育中心的充分肯定,刘鹏局长更是称赞武汉体育中心的维护管理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2008年以来,武汉体育中心携手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知名体育专家,以打造“武汉体育中心模式”为宗旨,完成了《武汉体育中心“一场两馆”运营管理发展思路》、《武汉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战略定位与战略模式研究》、《武汉体育中心品牌提升战略》、《武汉体育中心经营管理方案探讨》、《商业规划市场调查与研究报告》、《关于建立武汉体育中心产业园的建议》、《武汉体育中心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经营方案》、《武汉体育中心俱乐部设立方案》、《武汉体育中心配套商业项目建议书》、《武汉体育中心培训业务发展研究》、《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及建议》、《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路武汉体育中心产业发展特色化探索》、《武汉体育中心赛车赛道建设项目建议书》、《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武汉体育中心优质服务研究》、《武汉体育中心非货币性资产开发研究》、《武汉体育中心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武汉体育中心人才战略规划》等十多项课题研究,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实现差异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经营管理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指导,保障各项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2010年7月,武汉体育中心申请获批国家体育总局标准制定研究项目《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管理通用要求》。通过该项目研究,希望可以总结体育场馆服务管理的特色,并把武汉体育中心对外开放以来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并在全国推广,以期为破解场馆运营难题提供一点思路。

  武汉体育中心于2008年元月18日正式对市民开放全民健身项目。各类项目的选择与定位均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纯正健身空间”,让普通市民也能享受到国际级场馆的一流设施设备和优质服务。

  武汉体育中心建成以来,就以其自然和谐的园林景观、开阔宽敞的场馆环境成为开发区居民日常晨练、散步、跑步、健步走等日常运动活动的首选。为满足群众日渐增长的健身需求,武汉体育中心场馆全面对外开放。目前,对外开放的场地有:

  足球:3片场地;篮球:4片灯光球场;羽毛球:40片场地;乒乓球:12张球桌;游泳:水域面积2000m2;沙滩排球:5片场地;台球:10张球桌;沙弧球:2台;飞镖:2台;篮球机:4台;足球机:2台;以及瑜珈馆、跳操房、智力运动馆等。

  武汉体育中心各场馆均举行过国际、国内一流体育赛事。全民健身开放的场馆均为国际标准软硬件配备。通过会员卡的设计,武汉体育中心为不一样的需求的健身者提供了各类方便适用的健身卡系列,并针对特殊群体,如老年人、青少年、残疾朋友、军人等,制定实名制优惠卡,以保证特殊群体享受公共体育服务的权益。

  没有专业化的服务,硬件再好的场馆也不可能提供优质的健身服务。武汉体育中心长期以强化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执行为手段,提升场馆专业化服务水平,全方面提升服务品质。专业化服务管理举例如下:

  游泳馆严格遵守游泳人员凭“游泳健康证”入池的规定,聘请专业资深医师把关,在册办有健康证的固定消费人数已逾万人,健康证制度让健身者游得安全、游得放心,游得健康。

  武汉体育中心出资为每位健身者统一办理公众责任险,为健身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场馆内不仅设计了千余个科学、美观、明晰的中英文标识标牌,而且各大开放区域均设置了宣传栏、专刊,为广大购买的人起到了警示、指引、提示及宣传的多种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武汉体育中心着力培育群众喜爱的运动健身项目。目前,足球训练场、涵盖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的综合训练馆已成为开发区企业和社区居民最受欢迎的日常健身场地。户外塑胶灯光篮球场从开放时间到场地设施都更加适应青少年学生的要求,建成使用以来场地经常供不应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恒温的游泳馆自开放以来,成为武汉开发区市民首选的游泳健身地点,更吸引了众多注重品质的武汉开发区法国、日本等多国在汉工作人员前来游泳锻炼;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武汉体育中心户外东、南、北广场每天都为数以千计的晨练、晚练群众提供无偿服务。

  2008年以来,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场馆服务产品的销售、提升员工向心力,公司始终致力于发展品牌战略,先后策划、组织了“健康家庭节”、“体育文化节”、“梦幻舞台”等系列品牌活动,以期逐步的提升武汉体育中心品牌的竞争力。

  武汉体育中心作为江城人民体育运动的乐园,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居民享受到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果,武汉体育中心依托自身的场馆优势和专业优势,立足开发区,着眼武汉市,为武汉市的家庭打造属于自身个人的节日健康家庭节。该活动旨在使“家庭节”成为市民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武汉市全民健身活动展示的窗口。自2008年首届“健康家庭节”举办以来,至2010年已举办了三届。前三届家庭节均以“和谐开发区,健康一家人”为活动主题,成为武汉开发区居民展示体育竞技、文艺才能的大舞台,吸引了武汉开发区22大社区数万名居民的参与,成为武汉体育中心举办的最大全民健身活动,“爱健康、爱生活、爱家庭”的理念伴随着家庭节活动的蓬勃开展走进了千家万户。

  2011年的家庭节将于今年5-8月盛装登场,武汉体育中心联合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共同举办,本次家庭节以“欢乐小家庭 幸福大武汉”为主题,面向武汉市13大社区及3大开发区的社区、家庭、居民、民间艺术家、有才人士,以“家庭节文艺创作征集”、“静态工艺作品展示”、“动态艺术表演”三大版块活动为载体,从关爱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做起,一同营造幸福、和谐的大武汉。

  为了提高全民健身意识,促进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进一步发挥武汉体育中心作为武汉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窗口和群众休闲健身重要场所的作用,同时激励武汉市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丰富市民业余生活,公司于2010年经过精心准备,策划推出了“体育文化节”活动。体育文化节以“全民健身日”为核心,开展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

  2010年体育文化节用强大的宣传攻势,以88名8月8日出生的群众的征集活动为主题,在武汉市乃至整个湖北省掀起了体育文化热潮,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群众热线火爆,以宣传科学健身,文化生活为主轴的“健身人物”报道引领江城健身的新浪潮。活动当天88名8月8日出生的各年龄层的群众,度过了极具意义的生日,当他们作为特殊群体出现在中古女篮挑战现场的时候,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武汉体育中心关心江城百姓健康、丰富江城文化生活负责任的形象在江城不胫而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2011年第二届体育文化节将以“寻找幸福”、“共创幸福”、“分享幸福”、“感悟幸福”、“传递幸福”五大板块为主线,以有趣的活动来掀起武汉市民对幸福健康生活追求的热潮。

  “体育文化节”旨在打造一个市民体育文化的平台,普及全民健身观念的重要窗口,推广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以期为展示武汉市形象作出贡献。

  为充分发挥武汉体育中心游泳馆的功能与作用,为武汉体育中心文化活动市场注入新的生机,扩大武汉体育中心举办文化活动的内涵,使文化活动成为武汉市市民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文化盛餐,公司自2010年始,策划组织了“梦幻舞台”活动。

  2010年梦幻舞台先后推出了音乐儿童剧《渔夫和金鱼》、话剧《一晚都是我的》,“昭和之夜”中秋晚会,“车都建投之夜”新年音乐会等近十几场演出。并在2010年仲夏之夜隆重推出了“中国戏曲月”,连续演出了楚剧、汉剧、京剧等知名折子戏,对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经典国粹,丰富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梦幻舞台现在已经成为武汉市极具影响力的品牌,真正成为“百姓的舞台,企业的桥梁”!

  2011年梦话舞台将以创新为己任,以发展为动力,在以往举办活动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内容,一方面着力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打造多文化多形态的活动,将梦幻舞台真正变成具有武汉特色的百姓舞台;另一方面,着力打造符合游泳馆场地特点的特色剧幕,将歌舞与体育运动等多样形式的新型“秀”融合起来,在节目设计上,让娱乐明星、运动员、话剧演员等同台献艺,使运动员既展示竞技技能又参与表演,演绎“体育、娱乐与艺术”的结合,立体式呈现水上、水面、水下和空中“四维”水空间。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面对一直在变化的新形势,武汉体育中心着力培养一批懂体育、善经营、会管理、通建设的场馆经营专门人才,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通过实施“换脑工程”与“借脑工程”,提升员工素质,改善队伍知识结构。多年来,武汉体育中心坚持员工素质培训制度,特聘诸多行业专家,对场馆运营、管理体系的建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电弱电设备操作、草坪养护、安全防范、消防应急、服务保障、新闻宣传、市场营销等进行了上百次专门培训,并对各类服务性人员从业务理论、技术训练、礼仪规范等方面做统一指导;

  以培训管理“学分制”建立与职位晋升挂钩的培训嘉奖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为员工搭建公平公正、绩效为先的成长平台,有效提升了员工素质。

  目前,武汉体育中心培养了一批既懂文化产业又懂体育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具备能够高效整合上游文化体育资源、下游终端服务资源以及精通系统化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熟悉市场需要的产品策划创意和广告设计团队;关注行业走向、汇集丰富演出活动信息的演出经纪人;掌握招商引资人脉、深入当地体育消费市场的营业销售人员;具有机电弱电工程、草坪养护等专业方面技术的后勤保障人员;素质过硬的场地工、救生员、收银员、前台接待、礼仪服务等日常开放服务人员等。

  通过多年的运营管理,武汉体育中心的经营、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我公司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体育场馆综合优秀奖”称号。同时,我们还先后荣获了“省级青年文明号”、“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市卫生单位“、“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 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多项荣誉。2009年,在市发改委等部门组织的“辉煌60年,武汉十大经典工程”评选活动中,武汉体育中心荣获“武汉十大经典工程”称号;2011武汉市体育局授予武汉体育中心承办体育大型赛事活动突出贡献奖;易国庆总经理还荣获了“武汉五一劳动奖章”、“推动武汉经济发展名人”和“2009年度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面向未来,公司将紧密围绕湖北省、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安排,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揽,以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为宗旨,紧紧抓住武汉开发区第二、三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有利时机,坚持“以体为本、以商促体、以文兴业”的发展思路,实现武汉体育中心的跨越式发展。

  未来五年,首先是以武汉体育中心“一场两馆”现有设施为骨架,按照“五大”产业的发展的策略,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出发,认真制定武汉体育中心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分步快速推进实施。其次是以品牌活动为主导,加快建立与文化体育产业化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分别打造五大基地,即:体育产业基地、文体活动创意基地、体育科技公司总部基地、体育人才培训基地和汽车运动体验基地,不断推进“五大”文化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升公司运行效能。第三,加强体育产业与别的行业的合作,形成体育文化休闲娱乐和体育文化商务交流两大板块,使文化体育活动融入大众生活之中,从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第四,研究制定体育场馆服务质量国家标准,为后续管理输出和人才培训打造平台,进一步奠定武汉体育中心在全国体育场馆业界的地位和作用。

  十二五期间力争公司的营业收入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到2016年年营收实现过亿元目标,达到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并将武汉体育中心建设成为体育产业的集聚区域和总部基地,使之成为湖北省、武汉市企业形象展示的平台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亮点,努力提升服务于湖北省、武汉市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能力。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