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垃圾分类亭

新闻中心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有了新要求

  今年起,垃圾收集点要配有破袋、洗手装置,这将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综合考评硬性考评标准。如何破袋,各小区能发挥创意才智。这是记者从市绿化和市容局获悉的最新消息。

  记者了解到,今年在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考评方面将有所变化。在第三方测评方面,对于达标居住区,新增“垃圾投放点采取异味控制措施,收集点配有破袋、洗手装置”的考评标准,要求居住区所有投放点应当配备破袋工具、配套设置洗手池等便民设施,落实冲洗水和洗手池排水的就近纳入污水管网排放。

  市绿化和市容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徐志平表示,去年一年的实践中,发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湿垃圾投放的破袋问题。为此,今年在考评要求上,将要求小区所有垃圾投放点都要安装破袋工具,作为考评标准之一,为市民提供分类便利。

  破袋工具不进行强制的统一规定,各小区可以在“一小区一策”的基础上,依据小区真实的情况发挥才智进行配置。“只要能达到方便大家破袋投放的效果都可以。”徐志平表示,比如在具备条件的居住区推广“白菜拉拉袋”等小发明小创新。

  “事实上很多居民已经养成了破袋习惯。”徐志平介绍说,去年生活垃圾刚开始实施,7、8月天天都会有200多起有关破袋方面的投诉,而到年底一个月就只有零星两起。所以已经养成习惯的居民能选择不使用工具。“一切都是为了方便居民。”工具使用也会有指导和宣讲,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我们也做过调查,工具割伤事故的发生概率很低。”

  此外,加强异味控制也是新的考评要求之一,针对湿垃圾破袋投放和湿垃圾存储期间的异味控制问题,制定投放点管理规范。徐志平表示,今年要求加强湿垃圾在小区停留期间的储存管理,比如能采用密闭加除臭的管理,有条件的居住区、单位可以探索低温储藏的可行性,逐步加强源头分类水平,提高市民感受度。

  在疫情期间,对于垃圾储存点都有消毒要求,也发放了防疫设施。增加除臭要求在操作上也是可行的。“我们做过市场调研,比如一公升微生物消毒液稀释后,一个点上能够正常的使用一周到10天左右,不会给基层增加太多成本。”徐志平介绍说。

  据介绍,除了破袋,今年要攻坚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还包括定时定点投放。在这方面,则将推动基层开展创新,借助技术方法,优化源头投放环境,强化源头分类质量监管。采取“科技+管理”模式,破解误时投放点管理等难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规程。

  比如推进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监控设备、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等方式对源头分类行为进行监管,尤其是对误时投放点分类投放行为加强监管并及时反馈,做好误时投放点垃圾分类实效日常管理。

  针对去年发现的单位分类效果不如居住区的问题,今年也将重点加强单位分类实效提升。第三方测评除覆盖全市居民区和单位外,也将新增针对全市沿街商铺的生活垃圾分类测评。

  坚持条管块督相结合,有效提升高校、医院、交通枢纽、公共场所分类实效。徐志平透露,目前市教委已专门制定高校垃圾分类考核检查标准和相应制度。

  在去年酒店不提供六小件、餐饮也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基础上,今年将结合疫情,在绿色餐饮、快递包装物的减量和回收等方面,上海也将做一些推动和探索。徐志平介绍说,目前有关部门已经与行业管理部门如邮政部门、大的回收公司进行研究。“像快递,一种方式是用统一的能回收的快递包装箱,一种是快递包装物送回来可以抵扣快递费之类。”

  据介绍,根据3月份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虽然收到疫情冲击,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成效仍就保持了良好的水平,上海市民也展现了良好的素养。

  从跟踪调查20余个居住区情况去看,尽管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志愿者队伍撤离的情况下,有三分之二的居住区仍能保持优秀的自觉分类投放水平,余下三分之一的居住区能保持在良好的分类投放水平。

  受疫情影响,湿垃圾和可回收物分类成效方面绝对量会降低,但与预期分类率相比,仍超越了预期要求或基本与预期保持平衡。3月份,全市干垃圾处置量为11693吨/日;湿垃圾(含居住区、菜场、单位餐厨垃圾)分出量为7394吨/日;可回收物分出量为3342吨/日。

  今年,本市将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目标是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达到6000吨以上,有害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1吨以上,湿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9000吨以上,干垃圾日均处置量控制在16800吨以下,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继续强化入户宣传,提升居住小区租户、部分年轻白领、个体工商户等重点群体的垃圾分类意识,加强在来沪交通工具、陆海空港等交通枢纽的垃圾分类宣传。向入沪的外地手机用户,发送垃圾分类公益提示短信,全方面提升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知晓度。

  同时着力完善全程分类体系。优化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功能布局,完成6000个居住区服务点功能提升;快速推进末端设施建设,新增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3450吨/日(干垃圾2000吨/日,湿垃圾1450吨/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改善清运车辆形象,积极提升分类收集、运输能力,实施装载量控制加强,推广应用新型装备,对生活垃圾清运过程中跑冒滴漏、垃圾拖挂现象的监管和处罚;加强车容车貌管理,全面实施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冲洗上路。加大分类收集、运输活动执法检查力度,保持对混装混运行为的“零容忍”高压态势,对违规运输企业依法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