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企业宣传栏

新闻中心

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四场)召开

  1月23日,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现场。( 乔森垚  摄)

  1月2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2023年市政府民生实事中的公共交通便民出行、停车泊位改善、垃圾分类设施升级改造的完成情况。会上,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勇首先介绍了2023年公共交通便民出行的完成情况。

  去年,我市开通中心城区至张家集、程河、朱集3个乡镇的公交专线余万农村群众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务,带动了乡村游,助力乡村振兴。特别是程河镇、朱集镇地处襄州区东北角,与河南省新野县、唐河县相邻,距襄阳市区较远,能坐上公交车进城是当年居民多年的期盼。

  开通K1公交快线,从樊城襄江大道高架桥、鱼梁洲隧道快速到达襄阳东站,市民出行时间缩短至30分钟;开通D51公交快线,满足襄城、东津两地市民快速往返的通勤需求;优化调整10路、13路、38路、75路、518路、534路等20条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据介绍,为完成相关民生实事任务,市交通运输局扛起行业部门主体责任,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市公交集团和襄州区交通运输局迅速行动,实行“挂图作战、列表上墙、日清日结”快速推进公交线路改造,主动协调解决各种困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调配精干力量、规划运营方案、反复踏勘研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广泛征求意见,高质高效推进城市公交线年全市公共交通民生实事任务超额完成。

  停车治理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缓解停车难是市民所急、所需、所盼。2023年,我市将“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000个”纳入当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1月23日,在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市城管执法委党组书记、主任刘涛介绍,2023年中心城区累计新增机动车公共停车泊位4143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为了缓解停车难,市城管执法委首先摸清底数、科学谋划,对症满足停车需求,印发了《2023年机动车公共停车泊位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为完成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协同联动、分类施策。想方设法挖掘土地资源新建车位,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汉江国投等单位和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研究谋划,充分的利用城市绿地地下空间、空闲储备土地、边角空地等建设生态停车场和临时停车设施,持续不断的增加公共停车泊位供应。千方百计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新增车位,会同住建部门优先规划建设公共停车泊位,有效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因地制宜加强道路停车泊位施划,会同公安、汉江国投等单位,加强对重点区域、路段的研究,科学施划道路停车泊位,满足市民停车需求。

  最后,严格督办、强化宣传,推动工作全面落实。建立班子成员包保制度,深入一线开展督导,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研判,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激发工作热情,确保建设项目快速推进。

  下一步,市城管执法委将从新建供应、整合利用和科技赋能等方面再下功夫,统筹谋划、综合施策,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智能、精准的停车服务。

  1月23日,在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伟介绍了2023年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泊位实施情况。

  为解决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市住建局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从三个方面发力,增加停车泊位:一是在编制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时,结合群众意愿,对小区现有车位及建筑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在满足消防通行条件的基础上合理施划车位;二是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居民需求,利用闲置空地、荒地、拆违腾地增设停车泊位;三是联合有关部门根据小区周边道路情况,在不妨碍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规划临时停车位,允许居民在一定时段内临时停放,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源。

  去年,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泊位816个,其中襄城区128个、樊城区200个、高新区260个、襄州区228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有效缓解了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2023年我市将“中心城区升级改造200个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纳入当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1月23日,在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市城管执法委党组书记、主任刘涛介绍,2023年市区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234个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制定标准,有序推进。按城区明确建设任务,制定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八个一”建设标准,即一处封闭式生活垃圾收集投放点、一套数量配比与垃圾产生量相适宜的分类收集桶、一个洗手池、一台灭蚊灯、一套除臭设施、一个摄像头、一个宣传栏、一个责任公示牌。市、区分别组建工作专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相关工作。

  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统筹考虑各小区的环境、地貌、功能布局等要素,做到“一小区一方案、一环境一特色”。坚持共同缔造,综合考量居民诉求、小区规模、居民活动路线等因素,动员社区、物业、设备厂家等共商共议,寻求最佳布点建设方案。坚持美观实用,垃圾分类房颜色、样式醒目,完善遮阳遮雨、隔音减噪、除臭杀菌等配套设施,方便市民使用。坚持简便易行,增加非接触式感应投放、满溢报警、语音播报等功能,方便不同群体使用;增设积分兑换设备,提升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坚持以点带面,总结优秀投放点建设经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既要“建得成”,更要“管得好、有实效”。专题研究投放收集点运行维护机制,联合住建部门先后对市区400余家物业服务企业组织垃圾分类集中培训,督促物业公司落实分类投放、分类运输管理责任,保障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规范运行。

  1月23日,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现场。 (乔森垚 摄)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吴芳 通讯员刘菊 刘国敏)1月2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2023年市政府民生实事中的农村人居环境美化的完成情况。会上,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张力首先介绍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2023年,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419处,覆盖125.19万人,超额完成计划目标任务。

  张力表示,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市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新建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418处,覆盖人口94万人”项目纳入2023年民生“十件实事”,全市各地强化项目建设,不断健全长效管理体制,全方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切实让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各地党委政府格外的重视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谋划、部署、推动建设任务落实。市水利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将年度任务和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9个县(市、区),先后多次组织召开部署会、推进会、调度会,及时研究处理问题。积极指导各地拓展资产金额的投入渠道。樊城区整合各类资金3000余万元,推进水厂改扩建。保康县落实管护资金350余万元,对11个乡镇41个村60多处农村饮水项目进行了维修养护。2023年,2023年,全市饮水安全民生实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522万元,其中专项债券2870万元、上级补助1700万元、地方自筹952万元。

  市水利部门始终紧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进度,采取明察暗访、重点督办、专项督导等形式,持续跟踪问效。2023年,我市成功创建21个省级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工程和1个省级农村供水规范化示范水厂,为逐步提升全市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上的水准,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沈明晶 通讯员徐英特 黄吉东)1月23日,在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庆介绍了2023年新建改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去年,市政府将“新建改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0公里”列入民生实事。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山区重点,围绕瓶颈路、断头路,着力实施行政村通双车道,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23年,全市农村公路累计建设项目877个,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66.35公里,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由原来的54%提升至62.9%,位居全省前列。

  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去年,牛首至仙人渡旅游公路(1号公路)获评2022年度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襄州区农谷大道和枣阳市资山环库路入围2023年度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枣阳市鹿头镇、谷城县盛康镇、襄城区尹集乡、老河口市孟楼镇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谷城县、保康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老河口市环梨花湖旅游路等10条线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

  向上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成绩明显。全市获得省“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农村路”创建奖励资金6000多万元,其中,5个单位获得省政府激励奖1500万元。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吴芳)1月23日,在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宜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肖平介绍了宜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宜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59亿元,该市186个村40.94万人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

  2023年,宜城市对40处农村饮水工程做维修养护改造。项目于2023年5月获得批复,10月底提前完成工作任务。项目完成后,逐步优化了群众的饮水品质,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该市坚持全域规划理念、科学布局原则,出台《宜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严格划分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区域,因地制宜推进水源、水厂、管网建设,运用先进适用的水处理工艺与消毒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现代化信息技术等,建立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该市先后制定《宜城市村镇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宜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制度》,从用水量、用水损耗、工程维修、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确定供水安全管理目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去年,该市对3处水厂做维修养护,维修管网6004米,更换取水泵1台,改造水厂过滤、消毒系统,提高水厂供水能力,惠及该市4个镇(办)居民。强化水源地水质及出厂水在线监测,建立健全常态化水质监测体系,实现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专业化水质监控。率先安装智能化水费收缴系统,该市农村千人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在95%以上,千吨万人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在98%以上,受益群众不仅喝上了“放心水”,而且喝上了“明白水”。实行24小时供水值班制度,保障供水服务热线畅通,修东西的人全天候待命,按照“有求必应、有险必抢”的原则,有力保障供水主管网到用户末端供水畅通。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孙凤玲)1月23日,在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老河口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国强介绍,该市圆满完成了襄阳市下达的新建改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目标任务,建成了126公里的农村公路县道大循环线,形成“全域乡镇半小时、邻近县市半小时、中心地市一小时”交通圈;成功摘得“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两张国牌,在全省“四好农村路”工作考核评价中位列二类县市第一。

  老河口市自2018年成功创建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以来,继续以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目标,坚持“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快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具体推进中,该市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三同时”监督管理等要求,依托328国道、302省道为主线形成的十字形大通道干线路网,着力实施建养一体化、“双基”等多种方式的农村公路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围绕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绿色景观风光带、环梨花湖公路、百里生态丹渠等项目,完善农村公路骨架干线公里。结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旅游路及产业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3公里,道口提升120个,治理隐患路段120公里。建立了“市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路政管理体系,按照“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网格化管理要求,做到全市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监管。扎实开展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已完成2284公里路况检测,优良中等路率达86.37%。